1、学思集前期准备阶段:确定主题,梳理知识 确定主题:根据初中教育部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每个年级“法治类”的不同教育侧重点设立每期学思集的主题:确定第一期(七下)以“法治生活”为主题;第二期(八上)以“法治社会”为主题;第三期(八下)以“法治公民”为主题;第四期(九上)以“法治国家”为主题。
梳理知识:根据每期确定的主题梳理有关“法治”类知识渗透点,为接下来的学思集编写做好充分的知识储备。以第一期(七下)“法治生活”主题为例,其法治知识渗透点整理如下:3.2《青春有格》:行已有耻、增强荣辱意识、底线意识,自控能力;9.1《生活需要法律》法律与生活息息相关、法治的脚步;9.2《法律保障生活》:法律的特征、法律的作用;10.1《法律为我们护航》:我们需要特殊保护;感受法的关爱;10.2《我们与法律同行》:树立法治意识;学会依法办事
2、学思集中期编写阶段:创建栏目,征集稿件、组建团队 创建栏目:以第一期“法治生活”为例,老师将整理出来的法治知识点呈现给学生,向学生征集学思集学生喜爱的栏目,以七(下)学思集为例,栏目一:识法之初体验(名人名言;法律知识搜集摘抄等);栏目二:特殊的爱(搜查当下未成年人保护的时政热点,结合所学的知识撰写启示录等,体会法对未成年人特殊的爱);栏目三:用法“宝典”(观察自己身边的人和事,结合所学的知识撰写学法用法之宝典);栏目四:绘“法”之术(以漫画、思维导图等多种形式进行本主题相关的内容创作)
征集稿件:将七年级“法治生活”学思集的征集对象、栏目、内容、上交时间、奖励细则等具体要求拟写成征稿启事,向本年级各班推广征集稿件。各班同学可根据栏目创设的体材特点,结合自身的特长实际进行创作,在创作过程中鼓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以及分工合作,也可以独自参与一个或多个栏目。为了鼓励同学们的参与度,对积极参与的同学设立了特定的奖项。
组建团队:为了营造良好的法治宣传氛围,各年级由负责的道法老师牵头,组建法治类学思集编辑部团队,负责审理征集的稿件以及整理汇编学思集。学思集编辑部成立总编辑组、审稿组、美编组,电脑制作组,各组分设一名组长。为了增强学思集的影响力及覆盖面,建议各班至少遴选一名编辑部的成员。
3、学思集后期推广阶段:成果汇编,推广使用 经过知识梳理、栏目创建、征集稿件、组建团队审稿,负责的老师最终审阅稿件,敲定后将作品打印装订成册,将各年级各学期的法治类学思集推廣到班级、学校德育处,既可作为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资源在各年级中循环学习使用,也可作为学校德育处法治教育的素材在班会课中开展主题班会使用。
总之,法治信息渠道狭窄是制约学生获取法治知识的“拦路虎”,影响着他们法治素养的提高,所以老师必须想方设法地拓宽学生学习法治的渠道,让学生有更多的途径来获取法律知识和信息,为法治素养奠定良好的基础。而让学生参与法治类学思集的编写是继课堂教学后,课外拓宽学生法治学习渠道的一种有益的尝试,实践证明,创办法治类学思集已经成为丰富学生学习法治生活的主阵地。在此过程中,学生们思考着、争辩着、整理着、共享着,学科素养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提升。提升学生的法治素养,我们永远在实践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