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在淅川征稿作品蛤蟆鱼儿

中科白癜风抗复发治疗 http://m.39.net/baidianfeng/a_7915776.html

一种丹江湖独有的小吃,一种见证丹江湖老百姓餐饮文化的舌尖上的美味.每逢大街小巷传来熟悉的叫卖:“蛤蟆鱼儿,蛤蟆鱼儿咾——,蛤蟆鱼儿,蛤蟆鱼儿咾——”这种独特的宛淅方言叫出来,说不出的的滑溜与劲道,仿佛你已经吃到一大碗香喷喷的蛤蟆鱼儿哩。

蛤蟆鱼儿是一种用红薯淀粉做成的小蝌蚪状半透明胶状物,拌上丹江湖特有的小尖椒、芝麻叶菜、加上石磨香油烹炸的调料构成的一道舌尖上的美食,恐怕除渠首淅川外没有第二个地方可以见到的美食之一吧。如今,蛤蟆鱼儿不单单是用红薯淀粉做了,因为,红薯淀粉贵,色泽偏黑,卖相不好,光顾的客户少。于是,玉米淀粉、土豆淀粉应运而生,成了商贩的首选,而且口感可以与红薯淀粉媲美,因食者偏好选择,可辣、可酸、可甜。唯有酸辣的那一种迎合了炎炎夏日食者的喜爱。美美吃上一大碗,沁人心脾,大汗淋淋,妙不可言啊!

蛤蟆鱼儿的制作小时候就记得有了。那时候,村民们种植的红薯多,家家户户都是吃蒸的、煮的、烧烤的、油炸的、吃的小孩子见了红薯就害怕。后来就有了新吃法,村民们将红薯干磨成淀粉,放在大柴锅里文火煮沸,几乎七八成熟时,就停止加柴,找来一个大木盆,盛上将事先准备好的凉开水,木盆上架上支架,放上一个有小蝌蚪孔眼般的桶状木质器皿,然后迅速捞起锅里结块的淀粉糊,倾倒在器皿里,按压加活塞式的木盖子,迅速向下用力,通过孔眼漏出一段或一串串小蝌蚪状的熟淀粉团,经井把凉水一浸泡,变得晶莹剔透,乌黑透亮,散落在盆里就像一条条小蝌蚪在游泳,不怪乎人们就叫它黑马咕嘟(淅川方言:小蝌蚪的一种叫法,如今都叫蛤蟆鱼儿,它只有音没有字)。然后,用竹漏勺捞起来,控一下水,装在粗瓷大碗里,放上自己喜欢的各色调料,就可以大快朵颐地享受美味了。

数年前,这种地方独有的美食是不拿出来叫卖的,只是改变胃口的一种吃法而已。如今,不经意间倒成了街头巷尾的特色美食,可能是人们吃惯了大鱼大肉,反而对名不见经传的小吃颇感新奇。也许是对传统吃法的回归,对旧生活的忆苦思甜吧!总之,这种绿色纯天然的美食的再现也是一种对传统餐饮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吧!

蛤蟆鱼儿传奇故事哩。据当地老百姓流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丹江畔三川地带是一片沃土,勤劳善良的淅川先辈们就生活在这数百里的顺阳川、丹阳川,板桥川,这里物产丰富,老百姓过着安居乐业、小国寡民的桃花源生活。恰天公不作美,有一年,丹江水上游出现一条蛟龙作怪,发大水,湮没了下游两岸的良田美景,村社庄稼成了水乡泽国,四处一片汪洋,老百姓纷纷逃到附近太子山,附近高岗丘陵成了人们安身立命的地方。眼看颗粒无收,如何度日成了问题。又不能在山上种庄稼,但是附近山上有一种老百姓不常食用的叫红薯的庄稼却依然旺盛的生长着,于是,老百姓纷纷在山上大面积引种,才躲过饥荒与水灾。吃红薯多了,老百姓胃口就差,于是,人们尝试了各种做法,才有黑马鱼儿这样的美食横空出世。于是红薯成了渠首淅川老百姓的传家宝。

一个礼拜天,爱人说自己想尝试自己做一次蛤蟆鱼儿来,起初,不太赞成,后来她坚持要做,就就找来邻居帮忙,经过一番辛苦,一碗香喷喷的蛤蟆鱼儿就端上桌面,尝一口,有点旧时的味道,吃着吃着,一种油然而生的幸福感扑面而来。是啊!这种小吃名不见经传,却是一部渠首淅川老百姓今夕幸福生活的参照与见证。虽然登不上大雅之堂,却是一种地方餐饮文化的鼻祖,在山城大街小巷里,传承的是一种餐饮文化和旧光阴的怀念与追忆。

来源:丹江湖畔作者:*龙江

[淅川发布]投稿邮箱:xcxwxb

.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5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