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趣味真精神记美在致广全国小幅美术

心系山区北京中科医院温情相伴 http://nb.ifeng.com/a/20180419/6515562_0.shtml

当下,美术作品逐渐变“大”似乎正成为一种趋势。对美术创作而言,大尺幅作品更适合展厅,小幅作品则更适于普通人欣赏、收藏,也能展现艺术家的真性情。如何客观看待美术创作的大与小?小幅作品如何小中见大、小中见情、小中见趣味、小中见格局?正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美在致广——全国小幅美术精品展”,无疑是对这一系列问题的生动解答。此次展览共有件小幅作品同时展出,成为中国美术馆历史上展出作品数量最多的展览,如潮的观众在展厅中近距离欣赏这些跨越百年的中国美术作品,持续的观展热潮也引发了美术家的热议与思考。

千幅作品于方寸之间包罗万象

纵观美术史,古今中外的大师都曾留下举世闻名的小幅作品。如荷兰绘画大师维米尔的《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的尺寸仅略大于一张A4打印纸;名师大家如傅抱石、吴昌硕、齐白石等曾在小小的册页上留下无数妙笔丹青。他们在方寸之间苦心经营、尽精至微,其精神则至广至大。

然而,近年来美术界小幅作品创作呈现式微的态势,为了全面展现小幅作品创作的现状,鼓励美术家投身小幅精品创作,中国美术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征稿活动。此次展览展出了从余件投稿中精选出的近件征集作品展出,馆藏作品余件。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表示:“透过这些作品,我们可同时观察不同时期中国艺术家本真的艺术语言,审视他们的创作状态和心路历程,感悟他们对人民的热爱、对社会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38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