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在淅川征稿作品炸馍篮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公益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ys/180504/6213655.html

炸馍也叫油条,这种油炸面食食品遍布全国各地,并非淅川独有。但是,炸馍篮曾经作为一种贵重的礼品在淅川民间广为流行,这在外地并不多见。

记得小时候,物质匮乏,能称得上美味的食品少之甚少,炸馍作为一种美食被排上了用场。最初,年轻男子找对象,定亲下聘礼,就要找手艺棒的婶子或老爷帮忙炸一篮子炸馍拼礼;姑娘出嫁第一年回娘家拜年,拿炸馍篮回去,若是谁家姑娘到了待嫁的年龄还未出嫁,爱说笑的婶子或老奶会当面取笑:“妮子,啥时能找个婆家,啥时能吃上你的炸馍篮啊……”而且炸馍的色泽、长短粗细、造形必须上乘,不然姑娘婆家的炊艺和实力会被当话柄讽刺。路途中为防灰尘落入,也或是为了好看,吉利,寓意友谊常青,炸馍篮在出门前,总要塞几只翠绿的柏枝覆上,郑重而于礼。

日久年长,这种礼仪随着人们生活的改观和对礼尚往来重视度的提高,炸馍篮当作一种礼仪往来,不再局限于定亲和姑娘第一次回娘家拜年,而是风行于普通家庭的春节拜年礼尚,留给我记忆的是在七八十年代,每逢春节正月,走村串巷拜年,手里提着的、肩上挑着的,无一不是炸馍篮前行……还有,炸馍作为一种传统的油炸食品,每逢农历十月初一(俗称*节)这天晚上,家家为祭祀亡故的祖先或亲人,寒冬期间不受冻挨饿,亡*不乱窜,施邪,作祟,家家都要炸油馍,而且会关紧厨屋门炸,说是防不听话的“亡*”吸油,直到油馍炸完才开门……

听妈妈说,炸馍最传统的做法是用明矾、盐和水搅和,兑入相应的面粉拌、揉、提,直到面粉揉成面坨,用手指上挑,能柔韧软和提起,再静置(农村人说叫“行”)30分钟到60分钟,整个面坨体积增倍,表面泛光起泡后,烧油锅至度以上,把泛光起泡的面坨用刀改数个条状,用双手拿起反向空中对拽、跳板到薄,直接丢油锅或俩条上摞对绞丢,用筷子拨、翻几个身,炸至金*就好了。只是现在,饮食改良趋向于健康,在“发面”前,大多采用“干酵母”、“泡打粉”和面,后续做法一样,但味道不如前者。还有为了使炸馍吃起来更美味健康,在和面的时候,撒入小茴香籽,炸出来的炸馍有促进消化,温阳散寒、理气止痛的功效。

炸馍(现通称油条)的历史渊源,最早在南北朝时期,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关于油炸食品的记载,曾提及过。后来传说炸馍是临安人发明的,它的发明来历和秦桧有关,炸馍当时也称油炸烩、油炸*。它原是南宋时杭州百姓制作的早点食品。年,民族英雄岳飞被卖国贼秦桧和他的妻子王氏施计,暗中陷害于风波亭。京城临安(今杭州市)百姓知道了这件事后,个个都义愤填膺,对秦桧、王氏深恶痛绝。当时风波亭附近有一家专卖油炸食品的饮食店,店老板正在油锅旁炸食品,得知岳飞被秦桧夫妇害死的消息后,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从盆中抓起一块面团,捏成一男一女两个小人,并将它们背靠背粘在一起,丢进油锅,口里还连连喊道:“吃油炸秦桧啦!”他这么一喊,周围的百姓个个心里就都明白他的意思了,便一齐拥上来,一边动手帮着做,一边帮着喊,还一边吃。其他的饮食店见状,也争相效仿。当时,整个临安城都做起“油炸桧”,并很快传遍全国。但叫法不一,在咱们淅川,一直叫做“炸馍”或“油条”。

炸馍(油条)的吃法多样,可直接吃,可泡汤吃,酥香美味,充饥耐饿。延续千年到现在,从未被人们厌食,称作美味,当之无愧!只是炸馍篮礼品时代,自改革开放以来早已远去……

来源:丹江湖畔作者:陈海霞[淅川发布]投稿邮箱:xcxwxb

.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1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