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展作品来说,它是一个人精心打造出来的成熟作品,如何打造一件好的作品,让它在评审时能吸引评委的眼球,从众多的作品中脱颖而出,我想应当从构思、草稿、创作、包装、反复检查等方面做好工作。一是出处与创新的问题。这是书法继承性的问题,就是说,你创作的作品是有根据的、有出处的,而不是随性所写的。从近年国展的作品评审情况来看,评委在评审时,第一个要看的就是作品的出处问题,你写的谁,人家评委一眼就能看到是从哪里来的,当然,如果你是自由发挥的,评委也能看得见,自由发挥、个性太过就是无根无据,拿下是必须的。因此,我建议大家,你平时学谁,在创作作品时,就认认真真地去写谁,琢磨谁,看怎么从他这里变法,化人为己。要做到了无痕迹、悄不声息地写,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如果你学王羲之,那么,创作出来的作品就要既像王羲之,又不像王羲之,这样的作品才会恰到好处,离得太近不行,离得太远也不行。太近了,人家认为你是集字,太远了,人家认为你没有出处,要很好地把握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这样的作品才是有可能被入选的。这些年的书法大赛上,有很多作者写二王的东西,每一次大赛都不少于千件以上,但你想一下,大家都来写二王,并不是不可以,而是同样都是二王,你所写的与大家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是形式、是章法、还是墨法取胜?评委在评审时,眼睛扫视作品只有短短的几秒钟,如果你的作品中没有亮点,是很难留住评委的目光的,还有的人说,我写的小字,评委怎么看?一个小组评审上万件作品,且不说腰酸背痛,头晕眼花,人家还要爬上去看看你的细节吗?这是不现实的.但是,只有在写小字时,你的章法、气息很好,作品有精神,才能留得住,至于笔法,那是后面复审细看的事情了,初审时看到你是正路子的,形式感强,书写好,就有可能,如果一看是自由体,一秒不到就过了。对于大字作品来说,当然是要占便宜一些,为什么呢?因为大字一看就有视点,是一眼能看到位的,但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如果你写得好了,评委也看全面了,留下是肯定的,如果你水平不够,评委也是一眼就能看到的,拿下去也是必然的。大字当中的传承关系在表现的时候有可能会被弱化、变形,因此,写大字书法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把握好继承关系,不要离得太远,否则评委有时候也会看走眼的,这是难免的事情。二是选择纸张与形式的问题。大家经常都会看一些展览,这些展览上的作品形式是五花八门、各式各样,特别是一些写小字的作品,通过粘贴、拼接,组装成一幅合格尺寸的作品,从形式上看是没有问题的。我记得以前有那么几届展览,有些作者为了抢眼,过度地染色、拼接,从形式感上找感觉,也有的入展了,但后来中书协也注意到这个问题了,认为是形式感不能压住书写水平,是本末倒置了,专门在后面的征稿启示中注明不明过度注重形式拼凑的问题,评选时专门强调了不能把形式感作为考察的标准,所以这个染色、拼接被取消了。这个是不难理解的,因为书法考察的并不是你的形式,更重要的是查看作者的书写和创作水平。而以后的展览中,有很多作者功底扎实,直接在一张白宣纸上创作书写,功力不错,后来都被入选了。什么是过度的拼接、作旧?比如你写的是一幅四尺大的小字作品,如果你对开竖幅写,中间加一道线,是没有问题的,但有些作者为了形式需要,把四尺的又分为四块、六块、八块、甚至十块,最后拼接在一起,这就是过度拼接,费工费时,现在评委很讨厌这一点,人家也知道,这是想通过形式感掩盖或是弥补书写水平,肯定是要被淘汰下去的。大家在创作时要把注意力放在作品本身的质量上,而不是作品形式上。这里还有一个不是作者本身的问题,但仍然需要作者重点考虑的问题,就是展厅效果。我们每个人写字,不可能都写好了再拿到展厅去看,而都是在自己的书房写字,在书房里看字,但展览作品必须都在展厅去审核,展厅空间大,视角效果上就会弱化了你的作品,这是必然的,再加上众多作品同时在一起,视线必然受到影响,由于视角、视线的同时制约,作品审视起来也就受到限制。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如果你写的作品在书房里看很好,但是放在展厅里看,未必就很好。这里给大家举个例子,前几年,有一位江苏的书法家,是写隶书的,他在参加十一届国展的时候,创作了一幅隶书对联作品,上下联都是三个字,用他自己的话说,自己的字在书房离近看,很不好,但离得越远越好看,其原因就是他在创作时就注意到展厅效果这个问题,所以在创作时就紧紧把握住展厅效果的原则,最后入展已成定局。三是书法和写字的关系。这个问题前面我也简要地谈到了,但还是想把它单独提出来再作一下说明。从往年举办的单项大赛收稿和评审情况来看,写字的作品几乎占到了三分之一多,大家都想一下,现在的书法大赛,并不是像八十年代那样,要挖掘传统的东西,要鼓励大家深入到传统中去,而是时代已经变了,书法是要在传统中创新,如果是单纯的写字,那就不叫书法了。但是,到现在还有很多人搞不清书法与写字的关系,认为只要拿毛笔写出来的字,就叫书法,这个观念是极其错误的。以前国展收稿时,老干体占了一半多,在评审时还没举起来就被拿下,因为它是老干体,是写字,根本就没有书法的含量。还有一些人为了把字写得好看点,竟然也写成了美术字,这能叫书法吗?那么书法是什么?它包含了哪些要素?至少来说,书法是一个辩证着的艺术综合体,其中包含着字的大小、笔画的粗细、墨色的浓淡干枯、艺术的气息、和作品的气象等等,但写字就没有这些元素,更谈不上艺术思想的境界了。前面重点谈了传承与创新的问题,这里,主要讲一下书法内在的表现形式,这个跟形式感是不同的,形式感是外在的。书法有内在美,这个美,就美在它的艺术性上。任何一件作品,它的每一个字、每一行、每一个整体都能表现出美的东西,也就是它的艺术性。就单个字来说,其中有笔画粗细、长短、正斜、阴阳等关系,这就如同自然社会一样,只要你处理好了,它就是自然的美,组合起来就是和谐的美。字与字、行与行也是一样的,其中大小、方圆、姿态、气息都有对比、变化、收放的美,书法之所以难,就难在这些方面了,当然,如果是写字的话,就没有这一说了,只要用毛笔把字写得整齐、统一、好看就行。今天说这个问题,重点不是教大家怎么去写书法,而是让大家要明白国展上喜欢什么样的作品,如何创作书法作品,古人早就说过了,只是我们一些人平时不注意收集学习这方面的信息,不储存书法的知识,脑子里都想的是写字,手上表现出来的肯定是写字了。后面还要专门讲到墨法表现书法的问题,这里就不多说了。另外一个,这次的国展作品,还要求体现出正大气象的东西来,这也是符合征稿启示中的真善美、正能量的要求的。什么是正大气象?一方面是内容的,看你写的内容是不是正能量的,记得住,读起来也容易上口,如果入展也,也许会成为一个时代的符号。另一方面,是作品的笔墨,通过笔墨的元素,表现出作品正大气象,要看上去是既有古味,又符合时代要求的作品。但是,要严格区别写字与书法创作的关系,之所以一再强调这个问题,是因为写字与书法的关系比较密切,书法写不好就变成写字了,写字写不好就变成美术字了,所以大家必须要注意到这一点(未完待续)。本文由《太一智慧书画艺术》平台原创,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3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