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文量越来越低
核心期刊以影响因子为主要评价方法。影响因子是前两年的引用次数除以这两年的文章数。所以,要想提高影响因子,无非就是增大分子或者减小分母。编辑部经常采用两者结合的方式,所以近年来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文章总数据说下降了30%之多。
二、核心发文需求变大
如今,核心论文发表要求已不再是高校老师的专属需求了。单位评职称、硕博士毕业、本科申请奖学金、申请高校硕士都要发论文。不少本科学生提供来的期刊目录中北大核心不足为奇,甚至是有CSSCI目录频繁出现,某些领域的TOP10期刊也上榜。
三、严格的审核流程
近年来,论文出版行业的曝光和学术不端、学术造假的新闻频频出现。现在大部分期刊不再通过邮件发送,而是有完整的审稿流程。所以由于种种原因,核心期刊的审稿周期一般需要2-3个月,如果需要修改的话会更长。被录用后,发表周期大概会安排在10-12个月左右。因此,核心期刊从投稿到发表需要一年半的时间也就不足为奇了。这也是近年来很多作者转向国外期刊的原因之一。很多EI和SCI的审稿速度比核心快很多。
四、作者资质要求越来越高
1.对作者职称、单位、学历要求不断提高
既然发的人多了,好的期刊根本不用担心稿件数量。作为编辑部,优先选择单位好、职称高的作者是常识,也是可以理解的。许多CSSCI越来越多地选择征稿,不少高职教师普遍反映发文难。
2.越来越多的期刊更愿意接受有项目或基金的文章
不管怎样,申请资助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作者的学术水平,同时,获得资助的项目往往有资金支持,这也便于作者进行更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