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又到了,为爱好美术的中小学生写篇小文。
我一直认为中小学生学一下美术,学一下绘画,对于成长很是有好处,所以我是支持所有学生去学美术的,当学有所成时,适当参加一些美术比赛,有利于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增强学习信心,锻炼自己的意志,磨炼心性,对于成长是很有帮助的。
但是,近二三十年来,有人发现美术比赛有很有宣传效果,在各种节日,纪念日,教育部门都会组织一些比赛,既能给节日增添一些节日气氛,又可以检验各校的美术教育水平,挺好的,即使节日与纪念日比较多,但基本上也算是合理的。
只是,除了教育部门外,我们还有不少其他的部门也需要搞宣传,他们的目光也投向了学校,于是各种各样的部门纷纷搞起绘画比赛,设计比赛,手抄报比赛等美术比赛,一份份用高大上理由的文件就发到了学校,学校自然是支持的,而且获了奖,学校会有荣誉,校长也是脸上有光,所以几乎所有学校都非常热衷于参加比赛。
除了正规部门外,社会上有更多人也盯上了比赛,并将比赛做成了一块蛋糕,交个十来块钱报名费就可以获奖的那一类,如交十元获一等奖,三十元获特等奖,五十元获全球奖之类,举办这些比寒的部门的名头往往大得吓人,各种盖着吓人名头大红印章的证书漫天飞舞,于是各校美术教师的案头上堆满了各种各样的文件,征稿启事,比赛方案之类的东西,同样,这些比赛也是在高大上的理由下举办的,他们敏锐地利用当前最新政策,紧跟时代,让人觉得很正规的样子,实际上那些顶着“全国素质教育研究中心”“联合国关怀青少年成长协会”这类名头的机构,往往就藏在某处角落里破房子里,里面说不定就只有一个中年大叔,一边抠脚丫子,一边给参赛学生写证书。
由于比赛任务实在太重,有些美术教师受不了了,就会向学校领导提意见,有些比较体恤教师的校长会同意老师不参加那些不是正规部门发布的比赛任务,但也有的校长哼哼哈哈,态度不明确,明示暗示参赛可提升自已,增加知名度之类,实际上是要求老师所有比赛都要参加的。
而有些民办学校更是如此,尤其是那些低端的民办学校,因为低端,生源不怎么好,往往教学成绩不怎么好,升学率也不高,社会口碑也不理想,于是在那里当校长的,都希望在图音体这小科目上做出些成绩,不少这类学校提出了诸如“体艺兴校”此类的口号,他们想当然地认为,学习不好的人在图音体方面会好些。
所以,他们严格要求学校的美术教师,有赛必参,参赛必获奖,有些学校为了鼓励参赛,更是制订了些奖励措施,例如获得了区一等奖的有多少奖金,获得市一等奖的奖多少奖金之类,迫使美术教师几乎每天都在想着参加比赛事情。
但现在学校也很卷,有不少教师喜欢干这事,因为真的能让学校重视他们,所以他们更是劲头十足,没日没夜地辅导学生画呀画,画出各种画去参加比赛。
其实,真正苦的,是中小学的那几个学生。
是的,就那么几个,多的,有十几个。因为,任何一所中小学学校里,画画能画得比较好的,就是几个学生而已,不多的。
既然画画画得好,那么参加比赛,不找你找谁?所以,那几个或那十几个,几乎天天都在画,画那种去参加比赛的的画,有的时间紧的,甚至停课画,他们几乎所有的课余时间都在画那种东西,一个学期下来了,文化成绩会渐渐下降,而画的那种东西对于自己的成长来说,真的不知道是好是坏了。
我只想说,孩子啊,在学校参加这一类比赛,要量力而为,适可而止,因为这一类绘画比赛,对于自己来说或许是种锻炼,但是占用时间太多,会影响你自己的休息与学习其它科目的时间,而且,当美术这东西成为了负担时,美术就不是好东西了。
所以我给你们一点儿建议,假如你是一个喜欢美术的学生,而且基础较好,而且还是老师经常找你去比赛的那种人,那么一个学期参加两次以下的美术比赛是最好的,而且,这种比赛最好是教育部门组织的那一种,其他的最好就不要参加了,尤其是那种要交钱参赛且保证获奖的,就更加不要参加了,因为那种比赛获奖证书再多,也没人认可的,没有什么用处的。
任何一个画家,最终拼的都是个人的学识修养,所以,学习美术的孩子,除了专业外,都应该将文化课学好,只有将文化课学好了,美术才可以持续发展,即使你将来想专业学习美术,那么考美术学院都是要学好文化课的。
家长也应该帮帮你们的孩子,如果你的孩子每个学期都能领回来一摞证书,你也先不要开心太早,你要了解他花了多少时间在上面,有没有荒废其他的学业,有没有占用了他休息与玩要的时间。
如果频繁参加这种赛影响了学习,影响了休息与玩耍,你要教会自己的孩子拒绝老师的要求,必要时要亲自与老师沟通,否则,你孩子的那点天赋在各种各样的比赛面前,会被过早地榨干。
算了,这个话题有点儿犯忌,就谈到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