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约字·建议阅读8分钟]文/董水荣日前,正逢“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征稿。回看“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经过四年的沉淀,则可以更为理性和客观的重观这次展览所面临的现状。全国展,时隔四年一届,每一届都悄无声息地发生着一些变化,这些变化不仅代表某一时段书法创作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切面,同时也构成了一部流动的当代书法创作发展史。更重要的是,它不但能感知当前创作的主流、思潮甚或学术动态,而且能体现当代书法价值观的连续性,使得当前书法创作现状变得生动而活跃。虽然我主张观察当代书法的发展要全方位、多角度,但要重视展览之外的更为自由而富有个性的书法创作。特别是在当代名家中,需要个体自由的观察空间。我们通过对这一视角进行聚焦,以此了解当前书法创作的主流。十一届国展获奖作品▲行草书周密《齐东野语》册页36cm×18cm×12当前书法创作的现状▼投量与获奖、入展在各书体的占比量第十一届全国展在征稿启事中明确将投稿作品分为书法、篆刻、刻字三个部分。虽然是三个部分,但篆刻和刻字从总的体量上来看是小块,更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3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