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喜文化书法大赛评审观察笔记中国书法

本次评审有几个特点。第一大字作品明显比以往的小字作品多,质量也高。金奖提名中的以汉唐碑额的篆书“春及第,喜盈门”,写得极具有装饰意味,在这些年的展览中,用这种特殊的篆书书写作品,还是非常少的,特别抓眼神。优秀奖陕西聂建雄也写了这六个字,不过用的是纯粹的颜体大楷写出,其实一贯,令人醒目。其次,篆隶书明显增多,因为是主题展,喜字的表现用篆隶来写,多一些端庄喜乐的气氛。篆隶书中,也以对联为多。全国书坛现在写篆隶的明显增多,在这个展览上就有表现。再者,行草书的表现多以录写和喜字相关的古代诗文。这次评选中,写苏东坡《喜雨亭记》就有十几篇,各种书体都有,因为这是苏东坡的名篇,有特别突出了“喜”字,在古代的散文中,也是不多见的,因此选用此篇者众多。还有些篇目,虽然有“喜”字,但是并不是以喜为主题,还有一些悲凉的东西,也被有些作者写了。当下展览,书写者水平普遍提高,取法也多端。这次展览中的金奖提名作品中的一件小字作品,就取法金农,写得十分潇洒飘逸。因为在泉州举行,写弘一风格的作品也不少,也有写康有为的。总之一个展览,风格多样,因为突出一个“喜”,所以用红纸书写的不少,这是其他展览上看不到的。在评审中,每一位作者两件作品,主要评主题作品,单字书写的“囍”作为参考,出版作品集和展览时,入展获奖作者的“囍”字作品与他的主题作品,同时入编和展出。三当下的展览与前几年的展览相比,数量上明显减少了。但作为主题展览,却明显比往年增多。主题展展什么,其审美趣味与主题如何的融合,主办者在征稿时的要求,评审时的侧重,展览的布局件数,都是策划者应该考虑的因素。笔者作为一个观察者,认为这个展览从征稿和评审,都是相当成功的。突出一个“喜”,包含了浓浓的喜庆成分,也突出了弘扬传统文化的内涵。来旺良品堂董事长洪一博正在考虑下一次展览的主题和形式,是不是继续以书法的名义还是书画来做,或是另辟蹊径,以其他形式征集作品……作为一个深入在闽南日常生活的民营企业,他们总是以自己的传统融入这个时代,并为这个时代的文化,尽着自己的绵薄之力。作诗赞曰:喜气洋洋名海外,闽南来旺良品堂。各方都书喜字庆,一片喜气是道场。淋漓翰墨寄祝福,大红喜字是平常。(吴川淮: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协第六届新闻出版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新闻出版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画》艺术创作中心副主任兼中国书画美术馆副馆长)“来旺良品杯”全国喜文化书法大赛获奖名单金奖(3名)程晓海(黑龙江)姜春水(北京)崔东明(河北)金奖提名(5名)陈文飞(广东)翁燕平(浙江)徐寅(山西)杨宇力(浙江)郑林海(福建)获奖、入展作品选登金奖/程晓海(黑龙江)金奖提名/杨宇力(浙江)金奖提名/徐寅(山西)优秀奖/吴照亚(江西)(作品局部)优秀奖/高磊军(北京)优秀奖/许雄树(福建)优秀奖/谢海宾(广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3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