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扬子晚报
扬子读写网
投稿平台
少年志
投稿平台
“3+4”的起点
南京市成贤街小学三(2)班金多夏
北京冬奥会期间,我和妈妈在家一起观看了男子短道速滑比赛的电视转播,画面中武大靖和各国运动员正站在赛道起点蓄势待发。
我扭头问妈妈:“妈妈,老师让我们写一篇关于‘起点’的作文,我又不是运动员,哪来的起点呢?”妈妈笑了笑没回答,反而问我:“3+4等于几?”
“7!”我脱口而出。
这时,妈妈拿出手机给我看一段视频:那是四岁的我在算“3+4”这道题。只见小小的我皱着眉头,神情严肃,竖起两只胖乎乎的手,左手比3,右手比4,再用竖着的手指一一碰过鼻头,嘴巴还跟着计数“1、2、3……”最后小心翼翼地说:“结果是6!”妈妈说不对,让我重新再算一次。
我眼含泪花又算了一遍,小声说:“是等于7吗?”妈妈说:“对了!”
当时我的眼泪夺眶而出,哽咽道:“3+4也太难了!”
看完视频,我忍不住笑出声,觉得当时的自己太傻了。妈妈说:“你看,这就是你学习计算‘3+4’这道题的起点,那个时候你觉得很难。现在你上了小学,掌握了更好的计算方法,经过多次练习,早已站在计算这道题的终点,轻而易举地就能得到答案。”接着妈妈又告诉我,万事开头难,任何事只要找对方法,持续努力,必定会到达终点,但这个终点也会是下一个更高的起点。
我明白了妈妈的话,我想武大靖妈妈手机里也会有个“他穿着冰刀东倒西歪”的视频吧,那应该才是他从事短道速滑的第一个起点,之后的他一定克服了许多困难,刻苦训练,才能站在今天这个万众瞩目的起点吧!
点评:
习作题目新,看似简单,却蕴含着大道理,激起读者阅读兴趣。文章语言朴实,表达流畅,尤其是对话描写,是那样的充满童趣。“起点”始终是文章的线索,读来使人备受启发。是呀,人生每一步都是你的新起点,那就抓住每一次的机会,再上新台阶。新起点,新征程,大目标。
——南京市成贤街小学语文老师郭红霞
乡村的清晨
南师附中新城小学五(5)班侯介阳
乡村的清晨没有城市的喧嚣,入耳的只有鸟叫、虫鸣。
一大早,我就站在了乡村的小径上,远处的薄雾还没有散去,小草上还挂着晶莹剔透的露珠,没走两步露水就打湿了鞋面。农家小院的竹篱笆上,爬着嫩绿的藤蔓,新长的叶片还没有完全舒展开,微微地打着卷儿,藤蔓上小黄花迎着太阳吹起了欢快的小喇叭,藤蔓上挂着青翠的黄瓜、丝瓜,身形修长、亭亭玉立。
院子里的大公鸡身披五彩的羽毛,雄赳赳地带着母鸡和小鸡在地上愉快地找食物吃。老奶奶趁着天气不热,忙着自己的农家小院,一会儿浇水,一会儿除草,还要到鱼塘给鱼儿喂食。
那鱼塘的四周,长着成片的格桑花。红的、黄的、白的,随着微风摇曳,虽不像牡丹那样雍容华贵,不像芍药那样明艳动人,更不像玫瑰那样芳香扑鼻,但是它们在田野中无拘无束地开着,那么和谐,那么自然。
阳光照耀下的水面,闪着粼粼波光。风吹过,泛起层层的涟漪,水中的鱼儿顽皮地吐着泡泡。
乡村的清晨多么宁静、惬意呀,没有城市的喧嚣、吵闹、让人一下子就能消除烦恼,流连忘返。
点评:
薄雾、藤蔓、大公鸡、鱼塘、水面、格桑花……小作者从儿童的视角,以轻松的语境,形象地描绘出乡村生活的淳朴和宁静,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南师附中新城小学语文老师孙璟
最熟悉的陌生人
徐州嘉治剑桥公学六(1)班张宸语
他们是小区里最熟悉的陌生人,他们是保安、保洁、园丁。
无论什么时候经过,都能看到他们有时在忙碌,闲暇时三三两两在一起聊天。他们在小区里工作,却好像刻意跟生活在这里的人保持距离,只对小朋友例外。
有一位让人印象深刻的爷爷,一个满是刮伤痕迹的老旧工具箱陪伴着他,我注意到,工具箱里大部分的工具油光锃亮。他头发花白,眉头紧锁,眯起眼睛的样子,看起来脾气很不好。
没想到,他热心又慈祥。
好朋友刚刚学会自行车,急切地要骑车飞驰,完全不在乎太阳正烤着大地,空气是热乎乎甜腻腻的,天地像一个大烤箱。我们在小区宽广的草坪上笨拙地骑行,好像在学习阶段要故意提高难度考验我们似的,就在到大门口那边的时候,她的脚蹬突然掉了下来,好朋友重重地摔在了地上。好在她没有受伤,但是她的自行车就没这么幸运了。就在这时,那位看起来有脾气的爷爷在远处看到了我们。
“你们还好吗?有没有受伤?”我们还没来得及应答,就见他着急地骑着电动车过来,停在旁边。“哎哟,是蹬子掉啦!没事儿,我带螺丝刀了。”他不紧不慢地从他心爱的工具箱里拿出了螺丝刀,帮我们小心翼翼地拧了回去,又把另外一只蹬子给加固了一下,然后对我们说:“你们今天就别骑了,把它推回家,让你爸爸妈妈带你到自行车店再看看。”
“谢谢爷爷。”我们异口同声地说。我们看着老爷爷骑上他的电动车,带着他的工具箱,慢慢离开了。
很多难忘的事,都在漫长的暑假。夏日的黄昏,在家吹了一天空调的人们纷纷走出来,在绿叶成荫的小区步道上闲走,到健身区舒展筋骨。
“看,那边有一个可以转的椅子。”
“你快过来和我一起把它搬出来。”我和邻居好朋友使出了吃奶的力气把它给搬了出来。
“这上面都是灰怎么办?”好朋友失望地说。这时从远处走来了一个穿着保洁工作服的阿姨,手里拿了块抹布,问我们要不要帮忙。我下意识地客气说不用,她似乎也并不在意我的回答,好像那只是一句开场白。她拿着那块蓝色的抹布干脆利落地擦了起来,依然是平日里常见的平静神态,却让我俩感觉格外亲切。擦完以后还没等我们说谢谢,她就拿着抹布走开了。
从此以后,我们见面她依然和从前一样,目光不在我的脸上停留,让我没法跟她微笑打招呼,可我觉得,她认识我应该也是喜欢我的。
点评:
描写人物若要出彩,离不开细致地观察,还有饱满真挚的情感。小作者观察到“他们在小区里工作,却好像刻意跟生活在这里的人保持距离,只对小朋友例外”,诸如此类的细节,能够感受到并记下来非常可贵。这突出的感受力与观察能力,背后是真挚的情感。
——徐州嘉治剑桥公学语文老师赵晨琛
就这样慢慢长大
海安市海陵中学八(15)班周颖
一个坚强的生命在等着我,我也在等着它。每当与它相遇,心灵都会多一些感触,多一份坚强,促使我慢慢长大。
孩童时的我只 那时的我并不知道花名,只会拉着母亲的衣服喊道:“妈妈,花真漂亮,好香啊!”丝毫没有注意身后的小叶子,它太小了,微不足道。可妈妈却让我仔细观察叶子,我从它的脉络上仔细端详:它是那样的精致细腻,叶子的纹路上闪耀着生命,但是,它没有过多的色彩,着实显得落寞与孤单,令我不以为然。
这是我第一次知道仔细观察,了解世界。
小学三年级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有了考试,每次都信心满满走上考场,却一次次感受到失落,不是因为成绩不理想,而是因粗心出的错苦恼。每当老师批评时,总想“倔强”,心想:一定不再出错了。
早上下楼散步,是我第二次真正观察它。它长大了,与周围的丁香花比起来,它仍然是最不令人在意的,但它仍旧昂起头,仿佛在向我自豪地展示它的努力勇敢。
一阵清风吹来,叶子发出的声音和着风传到我的耳边:“别浮躁,我的朋友,来,像我一样,昂起头,享受生活吧!”我有了鼓舞,认真对待每道题,不心急、不放弃,用心做到最好。每当我取得成绩时,便会不自觉地忆起那片叶子,它成了我的知心朋友,给我勇气,给予我学习与生活上的动力。
这是我第一次从中得到启示,与它交友,共同成长,向前进步。
到了初中,我迎来了忙碌的学习生活,每天两点一线,生活变得枯燥,同时,学业的担子愈来愈重。每当晚自习回到家时,早已是漆黑一片,心头莫名感到无助、迷茫,低头在黑暗中看到那片叶子,它身旁的丁香花还没到花期。正值冬末,只有它经受住了严寒的洗礼,无比顽强。“它的冬天也很无助迷茫吧!”我这样想着。
第二天早晨再驻足观看时,我失落了——它经受住了冬的寒冷,却在最后时刻飘落了,但令人惊讶的是,树梢出现了一个新的嫩芽,就好像是它的重生。我不再无助、迷茫,望着它,我又重拾了目标。
这是我第一次悟到生命的轮回,真正感受它。
就这样在与那片叶子的交往中,我慢慢长大。
点评:
作者对丁香花的描写贯穿全文,字里行间洋溢着小作者对丁香花的喜爱与钦佩之情。文章感受真切,层次分明,过渡自然,把自己的成长和丁香花紧密联系在一起,逐层深入地展现成长路上的体悟和启迪,富有文采,隽永耐读。
——海安市海陵中学语文老师李存月
武侯祠游记
南京市第一中学高二(3)班朱思齐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三国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时代,在进武侯祠前,脑子里还在想着当年空城之上诸葛亮把琴轻轻一拂,就把司马懿吓得魂不附体;在荒野外的草庐中就把天下形势分析得如此清楚;在周瑜的刁难下,他仅用了三天就凑齐了十万支箭……
武侯祠的牌匾设计与诸葛亮外柔内刚,粗中带细的性格十分相符。金色的大字衬出诸葛亮一生的辉煌,扁扁的草体字题词反映出了诸葛亮鞠躬尽瘁,誓死不负蜀汉的忠心。
后来才知道,武侯祠既是刘备的陵寝,又是诸葛亮的祠堂。由于初建时与汉昭烈帝刘备的祠庙相邻,于明朝初年并入汉昭烈庙,成为中国唯一的一座君臣合祀祠庙。因此,当你初登武侯祠的时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汉昭烈墓。
汉昭烈墓十分巨大,宛如一个超大的蒙古包。随着时光的流逝,不断堆积,这陵寝已成为了一座小山。山上树木葱郁,草色青青。这也算是大自然对刘备以德服人的赞美,馈赠吧!蜀国在刘备的统治下,人才济济,国泰民安。刘备的以德服人和爱才之心也留下了千古佳话。
最让我难忘的还数三义庙里居中而坐、肥头大耳的刘备,他的笑容十分灿烂,更显和蔼。他两鬓乌黑,留着个八字胡,戴着黄帽子,穿着龙袍,威风八面。
关二爷脸上红光满面,满脸英气,一看就知是那个过五关斩六将的猛将。他身穿绿衣,头戴绿帽,那略短的胡须下却透着“忠”字。他手里握着的青龙偃月刀里的龙栩栩如生!
张飞脸如木炭,一双大眼却炯炯有神,面部表情冷冷森森,令人发寒。他身着黑衣,头戴黑帽,一看就是那个取人首级如探囊取物的虎将,虎虎生威!
在这诸将中我最佩服的人还属诸葛亮,那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英雄。他在蜀国快要灭亡的时候对蜀国不离不弃,一直对蜀国国君效忠到最后。临终前对儿子写下了闻名一世的《诫子书》,他把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我们要向他学习,致敬。
武侯祠一游,我收获良多,诸葛亮这个人,是我心目中永恒的英雄。
点评:
作者用较为细腻的笔法描述了游玩武侯祠的经过。文章结构清晰,详略得当,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沉稳肃穆,历经沧桑的武侯祠的独特思考。整篇文章我们不难看出作者拥有细致的思路以及良好的语言驾驭能力,相信作者体验了一次精彩而又深刻的武侯祠之旅。
——南京第一中学语文老师管甜明
征稿启事
如果你热爱写作,欢迎来投稿!登录扬子晚报网或下载“少年志”APP,点击底边栏“活动赛事”,进入“《扬子晚报教育周刊》作文征稿”页面,按要求填写信息后即可投稿。作品经审核刊登后,投稿人将收到短信通知,可在“成长空间”查看刊登证书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