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赵德龙
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周鹏
天下西山云集,但是位于长江之滨、湖北鄂州市鄂城区的西山非同凡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海拔仅百米多高的鄂城西山,古称樊山,因在吴王古都武昌(今鄂城区)之西,故名。这是历代文化名人到鄂城必游的名山,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唐代李白,北宋苏轼、苏辙兄弟,苏门四学士,南宋陆游等纷纷在此留下诗词墨宝。
《松风阁诗帖》(图源:网络)
在书法界,让鄂城西山久负盛名的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苏门四学士之一黄庭坚所书的《松风阁》,有“天下第九行书”之称,真迹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江西诗派的创始人。其诗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其书法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
今鄂城西山松风阁(周鹏摄)
黄庭坚的研究者黄耀南介绍,宋徽宗崇宁元年()六月,仅在太平州任职九天的黄庭坚被贬为管勾洪州玉隆观,鄂州居住。九月十二日,黄庭坚从樊口上岸,与潘邠老、李文举、陈元矩等夜游西山,夜宴山中未名阁,当年黄庭坚的老师苏东坡去世一周年,听到松风阵阵,他挥毫书就《松风阁》,并将这座未名阁命名为松风阁。
时值中秋国庆双节,登临西山,桂香沁脾。松风阁矗立在古灵泉寺后方的一片松林中,迈进大厅,墙上的《松风阁》摹本赫然入目,其上为正文,下方为题跋。
《松风阁》诗帖29行,共21句,句句押韵,一韵到底。历经磨难的黄庭坚站在西山,从景到人,从山水到禅理,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给人一个空灵澄澈的高妙境界。
黄庭坚笔势腾挪转折,力量感强,苏轼曾称:蛇挂树梢。集贤直学士邓文原在《松风阁》题跋中高度赞美:“山雨溪云散墨痕,松风清坐吸尘根;笔端悟得真三昧,便是如来不二门。”
“黄庭坚来鄂州有两个目的,一是等待被贬到黄州的好友张耒,二是寻访苏轼在鄂州留下的遗迹。”鄂州市苏东坡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夏建国认为,之所以以“松风”为名,是因当时朝廷党派之争,好友们在缅怀苏东坡时,不便直抒胸臆,而“松风”二字在苏东坡多首诗中都曾出现过,因此借“松风”缅怀东坡。
“《松风阁》是在鄂城西山创作的。”暨南大学书法研究所所长陈志平说,在宋代,武昌就是今天的鄂州,诗中提到的“菩萨泉”“寒溪”“钓台”“怡亭”都是今天鄂州市鄂城区的名胜。
“与此相关的,是年12月在鄂城西山发现被盗掘过的宋代武昌(今鄂州)尉李援的父亲李深之和母亲龚夫人合葬墓。”夏建国介绍,该墓出土志石三方:其一为志盖,系黄庭坚篆书“有宋李深之墓”6字;其二为《有宋李公深之墓志铭》,由张耒撰,晁补之书;其三为《宋龚夫人墓志铭》,张耒撰并书,黄庭坚篆盖。苏门四学士之三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应武昌尉李援的聘请,为其逝世的父母合作撰书墓志铭,实为罕见,堪称墓志史上的“三绝”。这进一步佐证了《松风阁》是黄庭坚在鄂城西山所书。
今鄂城西山松风阁内的《松风阁诗帖》摹本(周鹏摄)
夏建国还认为,黄庭坚书《松风阁》是一次文坛盛事,历代文人途经鄂州,都会前往鄂城西山缅怀苏东坡,由此鄂城西山变为追思怀念苏东坡的一处圣地。
《松风阁》全文:
依山筑阁见平川,夜阑箕斗插屋椽,我来名之意适然。老松魁梧数百年,斧斤所赦今参天。风鸣娲皇五十弦,洗耳不须菩萨泉。嘉二三子甚好贤,力贫买酒醉此筵。夜雨鸣廊到晓悬,相看不归卧僧毡。泉枯石燥复潺湲,山川光辉为我妍。野僧旱饥不能饘,晓见寒溪有炊烟。东坡道人已沉泉,张侯何时到眼前。钓台惊涛可昼眠,怡亭看篆蛟龙缠。安得此身脱拘挛,舟载诸友长周旋。
《首届“松风阁”杯全国书法大赛征稿启事》(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