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一本滞销书非顶流的原创文学,难道

销量,可否成为定义一本“好书”的标准?“不可以”是标准答案,“无可奈何”是现实答案。流量数据正不可避免地侵入我们的文化生活。畅销榜单、关键意见领袖推荐、商业平台助推,我们的选择看似自由,却无往不在限制之中。在9月书市正式开始之前,本栏目将推出系列稿件,每次由一家出版社推荐一本滞销书,讲述做书过程中背后的故事。所有爱书之人最不愿看到的,就是好书蒙尘。但愿我们微薄的努力能够冲破销量的枷锁,给予你们更大的选书自由权。新京报书评周刊×首创郎园北京秋季图书市集特别专栏#2《童年兽》类型小说世纪文景供稿悲伤也可以很幽默——超越伤痕的少年叙事///今天想跟大家聊一聊陆源《童年兽》这本书,做这本书最大的感受是——原创文学也是一个不太稳定的市场。很多普通读者对原创文学的认识可能集中于莫言、余华等作家,但对从事写作十余年甚至二十年以上的中青年作者缺乏了解。这可能源于原创文学的评价体系还不太确定,总体质量也没有超过中国现当代文学*金时代的作品。许多读者常常在买书后大失所望,渐渐放弃购买原创文学,至少我身边许多朋友都是如此。身为编辑的我们时常感到,为还没有跻身“顶流”的本土原创作家做营销是非常困难的。我们在营销上做了很多事情,在主流媒体上发布过许多访谈、书评、选摘,但效果算不上非常理想。我和我身边的同事、朋友拥有不同的阅读评价标准,但基本上达成了一个共识——陆源是他这一代作家中相当出色的代表。因此市场反应对于我们来说有些出乎意料……作者陆源《童年兽》的故事是由主人公的经验片段连缀而成的。它讲述了少年陆小风在体校围棋队经历的荒唐可笑但烙印深刻的往事。乍开始看,我和很多读者一样,担心主人公的小男孩世界会离自己有些遥远,然而读了几页,我就完全沉浸其中,一切都是那样熟悉和亲切:枯燥的训练/学习生涯、激烈竞争的压力、从少年时代就显示出来的人际纠葛、微妙的嫉妒与虚荣……“斜阳余晖勾勒出街头男女的轮廓,给他们套上锃亮的盔铠。这些归巢者变成半人半兽的奇特生灵,长着明灿灿的鞭毛,在营养液中安静划水。周遭万物镀上了一层熔融的*金,被夕火折磨得病恹恹、软囊囊。道路两旁,贫穷的窗户炽灼发亮,房门内一团漆黑,屋檐下久坐的老人好似一截柳木,全身满是虫瘿……光芒沉厚的空气里,铃铛声回荡无休,格外萧条落寞。抬头,眯眼,可以看到污秽的玻璃板在虹膜上反射着七彩圆晕……父亲的单车如一条铁鱼游过长街短巷,来到星湖,进一步放慢了速度。这片人迹罕至的开阔地当初遍布着大大小小的菱形水塘,如今已悉数填掉,据说是因为附近居民嫌它们招蚊子,谁也不晓得真假,基本上无从考证……那天*昏,穿行于蛙声阵阵的星湖之中,我毫无预兆地认识到父子间的鸿沟何在。麻雀、鹊鸲、白头鹎,如万箭齐发,从我们上方掠过,要躲进苍穹的无穷褶皱深处。东南天际,三千丈暝色正缓缓降下,即将覆盖凡尘。”——《童年兽》陆老师的语言让人过目难忘——细密,充满延展性,具体的生活实感流淌其中,逝去又不太遥远的旧时光,在文字中焕发生机。你可以从陆源的文字中看见舒尔茨、塞利纳、巴别尔(都是他喜欢的作家)的影子,但他已经将这些文学大师的语言内化、融汇,与自己的叙述天赋、驳杂的知识谱系和健旺的观察力结合在一起,成为他独有的风格——讽刺中夹杂些许怜悯,满不在乎又带点脆弱。这样的人物性格和叙述语调,谁不会被吸引?作者借助主人公的故事,嘲讽又怜惜地道出自己和同伴、亲人的过去时光,以及包裹在日常生活里的痛苦和灾难(比如被权势者欺凌、侵犯)。这部篇幅不大的小说写作并不容易,甚至堪称艰巨,毕竟是一次自我暴露并直面童年创伤的过程。这种“自叙传”的写作范式在现代小说中比比皆是,但陆老师的出众之处在于他用一种自我嘲讽的视角去看待小时候经历过的事情。他的作品能够让人联想到*信尧《大佛普拉斯》之类的电影——无论何种沉痛和愤怒,他都能用幽默、欢乐的方式说出来。《大佛普拉斯》再往深一层看,这本书的故事不仅是个体的讲述,也是时代的档案,书中的个体生活切面虽然微小,但能让人体会到时代的变幻给人的精神留下的烙印。小说里写到主人公陆小风(原型就是陆源自己)在遭遇不公正的对待时,父亲没有让他反抗,也没有帮他出头,而是选择无视,让他忍耐。这对任何少年来说都是难以接受的。同时,父亲对主人公的围棋前途还寄予了很高的期待。很多年后,陆源理解了父辈这种做法和背后体现的人格。那些个体性人格,其实也是无数遭际堆叠而成的结果。作者陆源回忆道,他的父亲本来也充满才华,对自己很骄傲,但后来发生的事情并不如他所愿。过去许多人,在地方、社区或自己的村庄是有名气的,但网络时代人们不再为身边人惊叹,因为网络上总有更厉害的人,他们随时可以“取代”身边的高人。这种比较磨损了许多个体的尊严与骄傲,正如网络正磨损着真实的社会生活和一个个小共同体。“人”变成了抽象、遥远的东西。青春期成长于网络时代的人,感受可能并不强烈。更年长的一辈人,则能了然并理解这种深刻的精神变化。其实这样的过度竞争早就开始。八零后、九零后中大多数人,谁没有被考试、竞争、个人成功话语压迫?我们的父母也受制于这些巨大的社会压力,所以才不断地逼迫我们寻求个人成功,寻求胜过其他人。80分都一般般,90分就是还可以,分才算让人满意。我们的社会,就建筑在这样的逻辑之上。我个人认为,稍微夸张点说,陆老师的文字和他的为人最终让我发现,文学和小说写作,也可以实现(而且也应该实现)“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的境界。这样的追求,不仅是作者的,也同样是读者的。读过之后有所共鸣固然好,但阅读若能不止步于强化自己的感受,借此开拓自己的身心,扩大自己的经验范围,了解从前未曾了解过的悲欢,才是当下最需要的。最后想附带说明一下作者给我自己带来的无可替代的收获:除了陆源之外,我在其他当代中国小说家的作品中(60后、70后及更年轻的)几乎没有看到如此丰富、精确、生动、奇异的历史想象力。陆老师还写过以民国广西为背景的长篇《祖先的爱情》和一部将要出版的以民国时代西北地区为背景的小说集。关于20世纪早期的历史,陆源做过大量的文献工作,他从地方史的讲述中取材,但没有被事件和生活的细节淹没。他的作品以人物为叙事动力。其笔下的人物,不论怎样卑微、平凡、滑稽,都洋溢着“谋生”与“谋爱”的浪漫主义,焕发出生活的耀眼光芒,这大概就是陆源超越现实主义灰暗色调之处。假如你厌倦了“丧丧”的文学,应该去看一看他的书。了解陆老师及其父亲之间只言片语的对话之后,我能明白,没有陆老师的父亲也就没有他的写作,他们俩连语言风格、速度和语气都有许多相似之处。能够窥见一个人的天赋在血缘上的来源和发展,是非常幸运的事!去年为《童年兽》硬着头皮在单向空间做了一场直播,观看人数在0左右徘徊,虽然数量不多,但不少听众听得很认真。那次活动和陆老师完成了一场灵*对话,顺便也交换了对《被涂污的鸟》《恶童日记》《死缓》等暗黑系成长小说巅峰之作的意见。这些作品最打动人的核心,并非黑暗痛苦的经历本身,而是面对人生荒诞本质的勇气和耐心吧。陆老师是纯的小说家,生活中的事情,被他讲出来,也如小说一样跌宕起伏,滑稽、狗血又深刻。和他见面不多,但只要见面,必然怀着听故事的心情。讲书类有太多营销文章,因此这次不想使用营销套路,抛出华而不实的修辞。希望大家看了我以上的介绍也能愉快地拿起这本书来阅读。感恩。01“一家一本滞销书”栏目征稿◆“一家一本滞销书”栏目是新京报书评周刊·文化客厅与郎园联合推出的北京秋季图书市集的特别栏目,本栏目推出的“滞销书”将在市集现场的滞销书展分区展出。栏目从七月开始,持续推送至九月下旬。◆本栏目开放征稿。稿件要求:-字,主谈一本滞销书,分享这本书的故事和做书人对这本书的感情。内容主题突出,有故事性,感情丰沛,真诚动人。◆各大出版社如有兴趣供稿,请发送稿件至邮箱ibookreview

.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1794.html